2019-12-06 10:40
校外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
一、政府監管缺失。校外培訓機構一直是多頭審批,按照“誰審批,誰管理”的原則,很多機構由于職能交叉,出現了監管“真空”。如學生托管服務機構,它兼有教育性與社會服務性的雙重性質,到底屬于教育機構還是屬于家政服務,是教育部門還是市場監管的主管范疇,有待明確。
二、師資水平不一。培訓老師水平參差不齊。有私立學?;蚬W校的在職或退休教師,也有沒有教師資格證書的社會青年,他們不懂專業知識,也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培訓,質量難以保證。
三、安全隱患較多。部分校外培訓機構沒有自己的培訓場所,臨時租用樓房或鋪面辦班,學習條件差、辦學秩序混亂,存在消防、衛生、交通等安全隱患。
四、培訓市場混亂。1.招生廣告夸大其詞。為搶奪生源,夸大宣傳,虛假承諾,迷惑和欺騙家長。2.亂收費。收費沒有標準,自行決定,普通家庭不堪重負,引發新的教育不公平。3.社會糾紛多。培訓質量低,招生后攜款潛逃或破產倒閉,引發諸多經濟或社會糾紛。
兩塊牌子 一本執照無辦學許可證
點 評
加強信用監管 規范校外培訓
如果把學校教育看作孩子們成長當中不可或缺的“主食”,那么,校外培訓無異于“輔食”,主、輔膳食搭配精良,個人健康發展才能擁有良好的外在保障。
現在,對于孩子們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的這道“輔食”,在有些地方已呈發霉變質之勢。所涉校外培訓機構有的“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”,對外宣稱是小飯桌,實乃名副其實的黑機構;有的“掛羊頭賣狗肉”,打著文化傳媒公司的幌子搞校外培訓;有的“揣著明白裝糊涂”,明明不具備辦學資質,愣是以種種借口搪塞學生及家長。
這些發霉變質的教育“輔食”,霉變的是行業誠信,喪失的是職業良知,而其根本的誘因無非惟利是圖!
校外培訓雖說只是學校教育的一種輔助,但其亦應歸于教書育人之列。教書育人,首當求真守信。有道是“栽培剪伐須勤力,花易凋零草易生”,而如果,栽培剪伐者自己并不具備相應能力,那又如何保證花朵嬌艷、稗草刈除?尤其有些校外培訓機構對外宣傳頭頭是道,實則從輔導老師資質,到辦學環境所涉的消防、衛生等方面一團糟,那就不僅貽誤學生前程,更可能危及生命財產安全。如此隱患,不可不防。
為了給孩子們撐起一方校外培訓的藍天,相關監管職能部門付諸了一定努力,也取得了相應成效。然而,畢竟校外培訓市場面廣,涉及監管環節眾多,容易出現監管“真空”,這就難免存在“按下葫蘆起了瓢”等頑疾,從而使得對其實施有效監管的難度加劇。
既然常規監管難以奏效,那就不妨加強信用監管。進一步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、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,是當前我國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。利用信用監管促進校外培訓回歸本位,不僅要依規建立起校外培訓機構黑、白名單,而且不妨將校外培訓機構所涉人員也納入信用管理范圍;不僅要將校外培訓機構及其人員誠實守信情況對外公布,而且對于不守信機構及其人員要采取聯合懲戒機制,使之“一處失信,處處受限”。只有讓信用監管不斷長出鋒利牙齒,才能使惟利是圖者心生畏懼,適時收手。